近日富灯网 ,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——《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》印发,标志着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有了明确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。“建设更加有效、更有活力、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”,《意见》描绘的发展蓝图,对全面增强碳市场能力、提升碳市场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碳市场,一头牵着“双碳”目标,一头连着经济增长,设计的初衷就是提供一种灵活交易机制,化解减排成本高、转型动力不足的难题。一个成熟的碳市场,至少具备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——既能以碳价为锚点,真实反映减排的成本、收益;又与企业的技术改造、投资相关联,让技改企业能够通过“卖碳”获利,引导更多资金、资源流向低碳领域,加速行业全面绿色转型,真正实现“排碳有成本、减碳有收益”。
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各项功能富灯网 ,保持市场活力是前提。运行4年多来,全国碳市场交出了一份稳健发展的答卷,制度体系日趋完善,推动低成本减排的功能逐步显现。但是,市场交易活跃度、金融化程度仍有待提升,交易多集中在临近履约期,呈现出“潮汐”特征,表明企业的交易目的仍以履约为主,交易品种也是较为单一的现货产品。
碳市场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市场,规则的完善与调整影响着市场活力。观察换手率这个反映交易活跃度的指标,2024年全国碳市场年内换手率为3.5%,较2023年有所提升。究其原因,在于市场规则的调整,减少了企业扎堆交易和捂货惜售现象,让沉淀的配额更好“动起来”。不过,与欧盟等国际碳市场相比,我国碳市场换手率仍明显偏低,还需在扩展交易主体、丰富交易产品、优化配额分配等方面下功夫,打出提升碳市场活力的“组合拳”。
扩容,让碳市场“有更多人来买”。今年,我国碳市场首次扩围,新增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三大行业,对全国60%以上碳排放量实现了有效管控。此次《意见》也明确要求,到2027年,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,有望进一步增加交易、活跃市场。在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前提下,还应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,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。
增品,让碳市场“有更多货可买”。作为比较典型的权证市场,碳市场有较强的金融属性,如更好发挥其作用,有必要进一步丰富能够体现信用、期限、流动性等转换功能的交易品种。稳慎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配额挂钩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,建立碳质押、碳回购等政策制度,盘活碳资产,降低融资成本;研究碳期货、碳期权,完善碳金融衍生品及相关规则,提升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能力。
“到2030年,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、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”,这一规划本身就带有强化市场预期的作用,利好市场活力提升。实现这一要求,在步调上要把握好快与慢的关系,循序渐进推行政策,留足政策调整的空间富灯网 ,以解决交易主体、品种、方式等突出问题为重点,让全国碳市场更加活跃有效。(金观平)
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